<轉載自中時電子報>
經驗老道的旅行家,每個城市的記憶總會伴隨著當地的特色美食,酒類亦然:法國喝葡萄酒,蘇格蘭喝威士忌,巴西喝龍舌蘭,如果到美國,我會說非得喝上一杯當地的精釀啤酒。有些朋友在美國念書,卻一天到晚喝百威這些大眾啤酒品牌,對我這個愛吃鬼來說,有如參觀了有機農場,卻硬要跑到隔壁便利商店買御飯糰般,錯過了最精采的盛宴。
■不敵商業大牌 小廠關門
美國精釀酒廠的歷史展現了美國夢裡小人物的熱情,充滿活力與希望。19世紀禁酒令前,美國每個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的小酒廠,光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就有超過48間,以釀造德式或英式風格啤酒為主。20世紀中期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金黃色的皮爾斯風格席捲全球,它們的酒質清爽,酒色亮眼,苦味回甘,放在玻璃杯內,展現出讓人難以抗拒的美麗色彩 。
之後企業文化的崛起和鐵罐啤酒的發明,更讓啤酒快速的朝商業化發展。Light啤酒一推出更是橫掃市場,啤酒的口味變得更加平淡,酒廠在大麥之餘用上大量便宜的添加物如米或玉米,使得麥香清淡,和傳統的皮爾斯口味相差甚遠。 一方面廠商製作成本不斷降低,錢都砸入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裡。大者恆大,口味的轉變讓傳統小酒廠關門大吉,全美一度只剩下四十幾間酒廠。
■Anchor起死回生 重啟生機
1965年,全美在舊金山最後一間精釀酒廠Anchor Brewery鐵錨酒廠即將關閉大吉。史丹佛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Fritz Maytag喜歡在酒吧內喝Anchor Steam啤酒,跑去酒廠參觀時才知道營業已經進入倒數。隔天,Fritz就買下了這間酒廠近一半股權,讓酒廠起死回生,成就了美國精釀酒廠近代史的第一篇章。
慢慢的,Anchor酒廠的名聲與品質逐漸穩定,並推出一系列的啤酒,在灣區吸引許多充滿理想的學生與懷念傳統口味的顧客。1978年卡特總統正式簽署家庭釀酒合法條文,這些家庭釀酒師Homebrewer秉持著「想釀傳統的好啤酒就得自己來」的理念,跟大廠淡薄的啤酒做出了區隔。
■使用在地原料 口感濃烈
家庭釀酒先鋒Fred Eckhardt更在家庭釀酒尚未合法前,率先開了第一堂「家庭釀酒課程」,更出版了美國第一本家庭釀酒書,替精釀啤酒產業奠定了最強壯的基石。種種前人的努力成就了2012年美國統計超過2400間的精釀酒廠,勢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。
前幾年就進口台灣的Anchor鐵錨啤酒品項雖不多,但樣樣都替現代的美國精釀啤酒風格設下典範, 包括傳統的Steam Beer(蒸汽啤酒),Anchor Porter(波特酒),Barley Wine(大麥酒),以及用美國品種啤酒花Cascade的Liberty Ale。美國精釀啤酒大量使用在地原料,不偷工減料,強調濃烈的啤酒苦花香,勇於實驗從未有過的啤酒口味,一喝,就是最強烈的美國精釀滋味。
■家庭釀酒市場 百家爭鳴
也因此,當整體美國啤酒市場下降時,精釀啤酒銷量卻仍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成長,讓人不容忽視。西雅圖的Elysian酒廠也在酒商的努力下進口台灣,首席釀酒師兼創辦者Dick Cantwell為精釀啤酒界名人,釀造出許多備受歡迎的啤酒選項,包括茉莉花啤酒。Elysian的Men’s Room Red紅魔鬼也於去年Great American Beer Festival奪得Ordinary Bitter品項銀牌,去年擴廠後勢力更加壯大。
常年旅遊世界各地拜訪酒廠,我深刻感受這股「美式啤酒花」的活力與態度充斥在新世界的酒廠如日本、澳洲、中國,甚至影響了傳統的英國或比利時,就連台灣未來都有可能開設一家美式風格的精釀酒廠。未來啤酒潮流的領頭羊非美國莫屬,旅遊時可別落伍,拜訪當地的精釀啤酒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